close

20110325孩子你慢慢來十周年改版(龍應台)

童年只有一回,放慢彼此的腳步,享受此刻的相處。

文:20110325

其實「孩子你慢慢來」是小弟Jim入學前學校開的書單,
就我開始喜歡看書以來,大部分都看翻譯書較多,
鮮少看國內作家的書籍,而因本書我也覺得可以朝國內作家書籍開始閱讀。


這次會看本書,是在3月16日下班後,心情不那麼順,
到大統和平店的誠品晃著晃著,
我思考著為什麼有些人的學習是如此的緩慢,
讓你快要有失控的感覺,突然腦中閃過,晃到教育這塊,
剛好看見本書,也想到Jim手邊應該是有,於是撥通電話,
到家時立即向他借來看,利用睡前時間。


剛好今天(25日)放自己一天假,將本書閱讀完畢,
據我同事說,讀教育的這本書是教授指定的課外讀物,
若是新手父母或將來要從事教育者及探討家庭的相處,
個人覺得是一個還不錯的教育方向書籍。


20個主題,169頁中,我分成下列幾個方向來分享我閱後心得。

母與子
異國文化

母與子

字裡行間裡,透露著母子間的互動,
尤其華安與龍應台的互動為多,
看著看著有時候心中深深的點著頭,
我與華安同樣身為家中的老大,
而也有手足,家中每個人的誕生,
代表不同的性格外,
也代表著賦予這個位置的不同責任。


也經歷過與手足爭寵,「妳比較愛他」這問題常常圍繞著;
也經歷過放學後自由時間,「我又沒做壞事」淚眼汪汪看著母親,
結果在文具店玩遊戲機玩的很開心直到被逮著;
或又做出偷竊的行為,就覺得好像一種探險,
只因為大人限制你,而你又急欲想要,而犯下的錯。


很好玩,本書所寫就如同一個學習階段,
大部分都會遇到的問題,長輩與晚輩的對峙,
而往往長輩們都忘了,他們也曾擁有孩提時光,
然後當他們從小小人成了大人時,
也許模仿著長輩們教育小孩的方式,
忽略了是否自己也可有一套與孩子相處的方式,
畢竟時空背景的不同、畢竟這些小小孩不是你自己本身。

身為家長你也會擔心這世界的險惡,
或者是那外在的因素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,
但有太多你無法避免的事情仍就會發生,
你是否有想過你擔心的少於你未注意到的?
何不讓他們試試看,又何必全部都得設定線呢?
如同本書其中一個主題一隻老鼠中,華安用孩童的語氣說著:
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?你總是要我寫得好、寫得漂亮,
我只是一個小孩,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─
」…

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、這麼好那麼好,
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──我也有權利得一隻老鼠,
就得一隻老鼠呀…

有時候我可以拿三隻老鼠。……「有時候

這篇是在本書中我喜歡的其中一篇。


通常家長總以為給孩子的想法絕不會錯,
因為總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,
所以孩子就是要按照自己的安排走,
因為自己希望孩子成績優秀、不落人後,
那這些是孩子的想法嗎?這點似乎家長都無法認清。


而我很慶幸自己的父母親,也許經歷長女這關後,
以及認清我的大弟David並非讀書的料,
開始漸漸釋懷,也漸漸覺得孩子的路是可以自己創造,
而非父母選擇性的安排下,才比較好。


這並非代表著給孩子全盤的自由,
風箏也是需要收放,它才能飛的順與漂亮,
相處像是天秤一樣,要抓到一個剛剛好的定點,
才有辦法停在中間,保持平衡的相處。

異國文化

和你不同皮膚的人就該像是眷養在圈內的寵物般被打擾?
因為好奇、因為與以往接觸的不同,
很多時候都忘了,大家一樣是上天捏出的人。


當中有一段,龍應台帶著華安回臺灣時,
大家都用著英文問著華安,聽到華安會講中文有點驚訝,
卻又一直想和他用英文對話,接著華安說:
阿姨,我不會講英文,我只會講德語。你會不會
如此的天真開口,卻也說出孩子很疑惑,
我已開口用中文卻一直用我不懂的語言與我對談。


也有人出於好奇動動手,卻忘記別人也在生活,
也會受不了這樣的關注。


在讀到這段之前,有日早晨看著重播的SS小燕之夜,
訪問都是身為臺灣女婿賴上剛與夏克立,
當中夏立克也說出,希望黃嘉千與女兒多講中文,
英文由他來與女兒對話,擔心會中文也說不好,
英文也說不好。

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民情,用自己所知的方式,
讓孩子接受不同的洗禮,會讓他更拓展視野。
有時就連教育也呈現不同的作法,開放或保守;
民間習俗、童話故事也截然不同,
如何去讓孩子感受不同的空間生活,也是非常重要,
除了先認同自己的文化,
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也跟著認同接受不同的文化存在。


如同華安在書後面寫想對母親的話中提到,
德國生活對母親來說是異國文化,
雖然曾嚴重到對不進入狀況的母親感到羞愧,
與母親產生不同意見,
但這些不影響到與母親的相處,
因為母親擁有更大方向的思維,與孩子分享著自己的宏觀。


也因為有了兩位天使,我猜,
一位在異國生活的母親更有力量過著生活,
更想分享許多家鄉事讓孩子感受她的感受,
如同龍應台的母親來自浙江,臺灣對她而言也是異國。


錯過了這段照顧著孩子的時光,
愈是說無法抽空分享,那以後就更沒有機會與彼此了解,
別全部都將事情推給「沒有空」、「還有以後」或「這不重要」,
花開花落,總會循環,人的一生就只能朝前進,
把握每個相處的時光。


總結,我們上了很多課程,但卻獨缺了所謂的「尊重」課程,
很多不合理的事情都是從大家妥協了那些不尊重,
人與人的溝通出現分歧,總是站在自己己見,
卻不見用「建議」的方式,尊重別人的想法,
而民主制度下,仍拒絕給予他人f機會發揮個人的潛力與欲望,
不得已的抉擇,總在他人覺得最有利的情況下進行著,
教育並非過度的保護,是適時的放手,適時的探索,
最後我們得到的是沒有自己的想法,
而是集體性的作法,漸漸創造力而倒退。

因為傳統,我們忘記孩子平安最重要,
忘記母親的健康很重要,
而非這孩子的性別如何,
有很多事情,並非絕對的重要,
卻吸收了那些不必要而斤斤計較,
面子問題,當然常常是人拉不下臉的關係,
終究就造成很多不理想的結果產生。

不用急著給孩子最好的,
因為他們會因環境的變化找出適合自己的路,
不用急著出手保護孩子,
因為他們能夠學習對抗他們的恐懼,
孩子慢慢來探索著這世界,
而孩子也要快快的學會如何享受這世界的各種感覺,
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蛻變成完人的養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打狗蛋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